
看《失魂》的相關新聞,好像在台北電影節的票房是秒殺的,但在院線放映票房是不佳的,我看的這一場在國賓長春戲院約35個座位没座滿,我算一下觀眾大約20位左右…此片是以驚悚片在宣傳,但以印象中的驚悚片來比較《失魂》相對就不太驚悚,一來是一開始觀眾就知道兇手會是誰,二來我覺得導演似乎也没有要驚嚇觀眾的意圖,全片直至播放完畢,只有一處有女性觀眾驚叫了一聲….若是以看驚悚片心情才去看本片恐要大失所望了!
事先查了鐘孟宏導演的背景,他是交大資訊工程畢業後至美國轉念電影,我的觀察有理工背景的導演通常運鏡比較冷靜甚至冷咧,說故事的結構完整度就稍弱些,《失魂》在我看來也是如此,但導演的鏡頭美學實在太令人驚艷了(攝影其實就是導演本人),也蓋住其他的小缺口。
如果問我《失魂》的那個鏡頭令我感到可怕的,大慨就是電影開始阿川倒下前在片活魚的場景,活魚身上的肉已被切除,而魚氣息尚存而跳動的鏡頭,看的我觸目驚心,恐怕短期間都不敢吃生魚片。而電影故事從這裏開始,也很清楚呈現導演的意圖,從阿川倒下開始他就是活的死人了…
當阿川被同事載回山上的老家時,他躺在車上眼前呈現的影象是倒轉的,也預告這之後的阿川已非阿川,他的世界已是扭曲的世界。單看電影開頭的這二段,導演的功力就令人期待了。全片的進行有大半在山林間,山林本該是讓人心曠神怡的,但導演又讓鏡頭呈現冷咧的色調,讓人感受到另一種壓迫的孤寂及恐懼。太陽晨昏的快速光影轉換,在雲霧裊繞的山林間、在雲朵湧現消散間、在窗框間、在燈火下飛蛾漫天拍翅間的光影變化,既美麗卻又冷咧,就導演的攝影美學花270元看這一場就值回票價。
倒底是因孩童時撞見父親殺死母親(雖然父親是應母親哀求解除其生病之痛苦而為)而疏離的父子關係,造成的解離性人格分裂症(多重人格),或是被另一靈魂佔住的靈異事件,導演游離在兩者間,讓觀眾自己去解釋;《失魂》的驚悚不是表面的驚嚇情境,而是在人心疏離造成的冷然害怕,人心像無底的深淵般深不可測...故事以父親為了掩飾兒子殺死女兒,而殺死女婿後的一連串殺人事件來作表象的呈現,用鏡頭美學來隱喻疏離的關係、游蕩的靈魂。
飾演阿川的張孝全是我很喜歡的新生代演員之一,《女朋友。男朋友》裏可以很深刻的感覺到他全心映入阿良這個的角色,他是阿良阿良是他,但相對他在《失魂》的演技就顯弱些。臉部的演技還可以,但聲音表情上就弱了很多,聲音太張孝全本人了,就弱化了進入阿川身體殺死他姊姊的另一個靈魂的角色張力。不過這角色對任何年輕演員都很難吧,他已是新生代男演員中很專心用功的,相信經時間的諈練會有機會成為一流演員的,但是偶像劇可千萬不要拍太多,會僵化演技的。
至於其他演員,像飾演阿川父親的王羽,一站上去不用說太多,就是個冷然跟兒女疏離的父親;飾演姊夫的戴立忍及飾演警官的庹宗華等資深演員的到位,不得不佩服薑是老的辣。
全片唯一讓我比較難懂的是最後阿川說的那三個獵人的故事,導演將他放在此處的用意是什麼?佔據阿川身體的人在夢裡選擇讓三個獵人搭他的車,遇見土石阻斷出路於是身帶工具的獵人鏟除了土石讓他得於開出去,否則必然困於原處,三個獵人的隱喻是什麼?是要告訴阿川的父親:我選擇了相信這三個獵人幫助了他們,他們也幫助我找到出口,你困在孩童狀態的兒子還在四處遊蕩找不到出口,你要學著信任別人,才能幫他找到出口!?但是這樣還是没能解釋三個獵人代表的意義...被殺害者也是三個人,三個獵人若是指三個被害人,那讓他們上車意義就應該不是指信任,而是指面對?!他選擇了面對事實所以得以自由,而阿川無法面對殺死母親的父親而困住,只有阿川的父親面對自己才能幫助阿川解除他的困境?!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